图书腰封,别成了“妖封”

如今,走进书店拿起一本书,常会看到书上的腰封,还有上面几乎“闪瞎”眼睛的文案:要么超级畅销,要么一堆名人推荐,“畅销XXX万册!”“xxxx推荐!”语句浮夸到颇似电线杆上贴的小广告,有读者干脆把这种腰封叫作“妖封”,极言其有多么讨人嫌,建议大家丢掉了事……

豆瓣上有一个名叫“恨腰封”的小组,名字简单犀利,意思明确:拿起一本心仪的好书,常会被横亘(亦有竖亘)的腰封倒了胃口……

哪些图书腰封倒了读者的胃口?比较常见的是滥用名人推荐。一名出版社编辑说,有些腰封经常密密麻麻挤着五六个知名推荐人的名字,“莫言得诺奖后,在腰封上的出镜率一下高了许多”。

还有的腰封文案脑洞巨大,比如某本书的腰封印有“乔布斯托梦说好”字样;另外一本作品不甘落后,印有“托梦推荐|托尔金 还珠楼主 王度庐 古龙”……

如今,那些文案浮夸、质量欠佳、画蛇添足、不方便携带、破坏书的整体艺术设计感的“腰封”,已引起大多读者的反感,有的甚而愤然斥之为“那些不是图书腰封,简直是‘妖封’!”

其实,所谓图书“腰封”,即新书出炉时,按照图书的装帧艺术设计,在封面上包上一条或横或竖的腰带状纸条,上面印有与图书相关的宣传及推介性图文,这就是所谓的腰封,也称书腰。腰封,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从日本传入我国的,目前在图书出版、图书装帧艺术中已渐成风尚。作为图书的附属品,好的“腰封”是图书装帧的一部分,再加以对书籍内容介绍的简洁、准确、灵动,不仅可以方便读者选购图书,而且还成为书籍整体审美的一部分。

“书腰制作在于吊人胃口”,日本著名畅销书推手井狩春男的这句话,现在正在成为一些出版商、图书策划者、出版人以及著者的必修课,并且深得其要领,绞尽脑汁地在此方寸之地搜集天下各种惊跳之语,推荐的推荐,导读的导读,尽可能地拉来耳熟能详的名人撑腰,有的腰封甚至将名人名字印得比作者的名字还大,新人则借助名人“攀龙附凤”,名人不甘寂寞也来捧场一回,用五花八门、五颜六色、华而不实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时下,图书“腰封”已经愈来愈脱离图书文化艺术的设计范畴,而逐渐变成了一种被滥用的图书商业营销工具、广告标识、炒作手段,成了赤裸裸的商业文化招牌。

前述豆瓣网这个“恨腰封”小组,其主要任务就是批判一些推介文字与实际图书情况不符的纯广告性质腰封。当然,读者大众的反应也说明问题,不少读者表示看到恶心腰封便放弃了买书的欲望,或者买来书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腰封毫不留情地撕掉,扔进垃圾桶……读者无法接受这样的“腰封”,有时源自这样的广告文字令人产生心理厌烦——一册明明是肥皂剧本质的图书,却要打着好莱坞史诗来卖,实在不厚道。如今,图书出版界纷纷扰扰五花八门的“腰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出版界的浮躁风气,对于真正的爱书人,这样的书品在包装上就已经不啻为灾难。

图书出版界这种“腰封”泛滥现象,也让我联想到兰姆在《读书漫谈》(选自《伊利亚随笔选》)中说到他的读书经验:有一些东西,虽然有书的外表,却不能把它们当作书看,每当看到那些披着书籍外衣的东西,高踞在书架之上,就禁不住怒火中烧,它们是一些衣冠楚楚的欺世盗名之辈,恨不得把它们身上的那些非分的装裹统统扒下来。如果作品本身脍炙人口,它的外表如何并不重要。从某些方面说,愈是好书,对于装帧的要求就愈低,把一部莎士比亚或弥尔顿的作品打扮得花花绿绿,则是一种纨绔子弟习气……

华而不实、夸大其辞、让人困惑反感、背弃阅读精神和灵魂的腰封,不要也罢。


(本微信公众号专稿,由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题图漫画作者:田凤  )

这是“朝花时文”第1966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wbb037@jfdaily.com。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不接受诗歌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

“朝花时文”上可查询曾为解放日报“朝花”写作的从80岁到八零后的200多位作家、评论家、艺术家和媒体名作者的力作,猜猜他们是谁,把你想要的姓名回复在首页对话框,如果我们已建这位作者目录,你就可静待发送过来该作者为本副刊或微信撰写的文章。

 

时间:2019-06-20 来源:朝花时文
作者:许民彤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