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映初心》面世背后的故事

    策划感悟

    要策划一部好的主题出版图书,首要的就是要时刻注意感知我们国家和这个世界的发展变化,与时代同频共振,从中发现和捕捉选题。

    由邵维正和刘晓宝合著的《红船映初心》自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来,不到半年时间即发行3.5万册,成为弘扬“红船精神”图书中的一大亮点,深受读者好评和欢迎。如何成功策划一本双效俱佳的主题出版图书,一直是众多出版社和编辑的不懈追求。回顾我策划和编辑出版这本书的过程,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注社会热点

    敏锐挖掘选题

    要策划一部好的主题出版图书,首要的就是要时刻注意感知我们国家和这个世界的发展变化,与时代同频共振,从中发现和捕捉选题。本书的策划出版也不例外。

    党的十九大结束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率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赶赴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南湖红船。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时深情地说,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发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第一时间看到新华社播发的这条新闻,我首先联想到的是5年前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激发了中国人逐梦、追梦的动力和激情,掀起了有关中国梦图书的出版热潮。那么,“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今天,可以说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需要不断发扬光大。这时,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里闪过:能否及时策划出版一本弘扬“红船精神”的主题出版读物?

    有了初步的想法,接下来就要思考其可行性。经查阅,当时已出版的有关“红船精神”的图书,数量上并不多,出版时间也相对久远。而且,这些图书都出版于十九大召开前,未能及时反映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主题中,第一句话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体现在“红船精神”中,而且十九大还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因此,如果能够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时推出一本弘扬“红船精神”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的图书,其出版价值不言而喻。从本书的书名来看,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结合”,把两者巧妙地联系起来了。

    精心选择作者

    创新写作思路

    一个好的选题创意的产生,只是走好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好选题还需要找到最适合、最能胜任的作者。要阐释好“红船精神”,必须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这段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而建党史研究的权威,非国防大学教授邵维正莫属。

    邵老是我十分景仰的学术前辈,他曾考证出中共一大召开的确切时间和出席人数,解决了党史上长期悬而未决的两个问题。他还著有国内第一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曾获全军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是党史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邵老虽已80有余,但思维十分活跃,笔耕不辍,注重创新。因此,如果本书由邵老来撰写,可以说是最适合的。

    当我把本书的策划创意告知邵老时,他并没有立即答应我,而是说要考虑一下。等待的那几天,我有点忐忑,生怕邵老会拒绝我。但没想到的是,几天后邵老就给我回话,接受了我的约稿邀请。邵老还提出,由于他年事高、精力有限,为了保证写作进度,他特意找了一位文笔好、学术功底扎实的年轻学者刘晓宝共同完成。

    随后,我们就开始讨论写作提纲。我们把本书定位为一本通俗理论读物,以史为主、史论结合,注重用讲故事来讲道理。在提纲起草过程中,邵老与我反复沟通,光提纲就数易其稿,最初确定写10个专题,经过讨论后减为7个专题,还是觉得有不足之处。最终,我们一致确定,紧扣习近平总书记精心概括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分为6个专题进行阐释,分别以其中的6句定语为题,把“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3种精神融入其中。这种思路既紧扣主题又新颖独到,确保了写作过程中牢牢把握住“红船精神”的实质内涵。

    精雕细琢书稿

    力求“三个结合”

    作为一本通俗理论读物,本书的写作力求实现“三个结合”:一是把阐释好“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与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故事紧密结合;二是把解读好“红船精神”的历史起源与弘扬“红船精神”的时代内涵紧密结合;三是把讲好中国建党先驱的初心故事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

    要真正实现这“三个结合”,写作难度是很大的,体现在:其一,本书的写作思路是全新的。讲“红船精神”虽然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这段历史,但本书又不同于中共创建史著作,不是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和脉络进行书写,而是用“红船精神”的6句定语为题,以专题的形式进行阐释,这种思路是中共创建史著作所不曾有过的。其二,本书要讲好早期共产党人坚定初心和使命的故事,并用生动、通俗的笔法展现出来,这就需要挖掘许多第一手材料。其三,本书既讲“红船精神”的历史起源,又讲“红船精神”的时代内涵,时间跨度近百年,写作中容易出现历史和现实脱节的“两张皮”现象。

    本书从确定提纲到初稿完成,再到出版,不到半年时间,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全书很好地实现了思想性与通俗性、现实性、故事性的统一。首先,全书解读准确、深刻。书稿精辟地概括为“四个首次”:首次爆发反帝怒火,首次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首次公开发表政治主张,首次亮相国际政治舞台,并以具体的史实加以论证,以史论理,论从史出,颇具说服力。其次,全书文字生动、可读。全书把建党先驱们确立初心和使命、践行“红船精神”的实践通过一个个鲜活、具体的故事娓娓道来,一个个或可歌可泣、或感人至深的初心故事,把“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再次,全书关照现实、未来。全书不单纯讲“红船精神”的起源和由来,而是巧妙地把“红船精神”的过去、现在、未来,通过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贯穿起来,简练地阐释了“红船精神”97年来的传承发展。为了突出“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还特地在每一专题的末尾设置“新时代悟语”,这样显得一目了然。

    (作者陈光耀单位:人民出版社)

 

时间:2019-01-1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陈光耀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