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日报社以主题教育实践为抓手加强队伍建设

讲责任 有情怀 善创新
——绍兴日报社以主题教育实践为抓手加强队伍建设

11月9日,《绍兴日报》推出“新闻见证时代变迁 媒体推动社会进步——记者回访《绍兴日报》报道的改革开放中的人和事”跨版报道,精彩展示在11月8日这一天,8路记者冒雨下基层采访的现场见闻。这是庆祝第19个记者节的特别报道,也是绍兴日报社“责任、情怀、创新”主题教育实践的一项活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践行“四向四做”要求,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绍兴日报社今年以“责任、情怀、创新”为主题的教育实践,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基层联系点走访、新闻产品审读、专业技能比武等10大活动,有效引导采编人员重规范、求规律、讲规矩,切实增强责任感、忠诚度、创新力,作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为打造区域新型主流传媒集团提供了有力保障。

坚守新闻情怀  强化责任担当

绍兴日报社将坚守新闻情怀、强化责任担当,作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通过理论学习、座谈交流、选树典型等方式,增强采编人员责任感、使命感,提升新闻队伍凝聚力。

强化理论学习。落实“周一夜学”制度,组织采编人员分部门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每月组织交流会畅谈学习心得体会,强化新闻舆论工作的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创新意识,争做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

组织座谈交流。在各部门分头交流的基础上,10月20日,报社集中组织“责任、情怀、创新”主题教育实践交流座谈会,14位代表讲采编故事、提工作建议、谈内心感受,表示要认真履行媒体、媒体人、社会人的责任,把新闻情怀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以创新来增强新闻工作生命力和成就感。绍兴市“最美新闻工作者”钟兰花说,“记者的责任永远在肩,媒体的明天更富挑战,我将不忘责任与情怀,努力走好新时代新闻路”,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多形式激励先进。报社今年专门设立总编辑奖,即时奖励采编队伍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好人好事。至今年11月,颁发总编辑奖27次,5个采编团队和22名采编人员受到嘉奖。今年第19个记者节前夕,报社为16名采编线先进代表录制短片《认真》、微视频《记者有我,我爱记者》,并把他们的事迹集纳、制作成记者节专题,在“掌上绍兴”新闻客户端推送,向全社会展示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增强采编人员的荣誉感。

克服本领恐慌  规范采编行为

新媒体背景下的浅阅读和碎片化写作,往往导致文本的混乱与不规范。“守正”才能“出新”,加强对采编人员规范化训练仍是当务之急。绍兴日报社将今年确定为采编工作“规范之年”,通过多措并举,提高采编质量。

加强业务培训。今年先后组织采编人员参加全国、省、市各类业务培训学习达40余次。在报社新闻奖中专门设立业务论文奖,倡导人人撰写新闻业务论文。报社领导带头作业务讲座,特别是加强新媒体技术业务培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实行免检稿件(版面)申报考核。根据报刊出版质量管理标准,完善采、编、校、发工作规则,对采编人员每月差错免检版面(稿件)申报情况实行考核,并纳入年度业绩评价,增强采编人员质量把关的主体意识。

全员参与新闻产品审读。建立采编全员参与新闻作品审读制度,倡导人人写审读文章,从典型案例入手,分析问题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探讨改进办法,当好新闻产品“内科医生”。至今年10月底,已编发《审读简报》44期,累计刊发审读报告127篇。

坚持守正创新  提升新闻品质

顺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大势,不断创新新闻制作和传播的理念、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段,提升新闻品质。绍兴日报社近年有4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16件作品获2017年度浙江新闻奖。

增强策划意识。发挥中层干部业务示范引领作用,要求每位中层干部每月递交1篇以上新闻策划方案,每月编印成册、进行评比。新闻策划落地实施,有力推动新闻创优创新工作。如与绍兴市政协文史委今年共同策划推出的《绍兴文史?百镇赋》大型系列报道,准备花2年左右时间,从文化角度对全市118个乡镇(街道)进行报道,受到各界好评,省政协主席、省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批示,“这是一个集人文性、史料性、可读性于一体的文化项目,是对绍兴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一次很好挖掘梳理”,“报道的创意策划好、组织形式好、传播效果好,值得总结借鉴”。

培育名优专栏。各媒体平台结合自身定位,确定《当好河长》《与你同行》《创业人 创新事》《好的故事》等8个专栏作为名优专栏培育。每个专栏制定培育方案,明确栏目定位、内容形式、争创目标、人员保障等要素,发挥以责任编辑为核心的采编人员主动性、能动性,增强新闻采编工作的方向性、系统性和成就感。《绍兴晚报》的《创业人 创新事》专栏,荣获2017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优秀专栏一等奖。2018年9月27日,绍兴日报社与浙江省水利厅、绍兴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组织“从《当好河长》专栏看主题报道创新”研讨会,与会专家充分肯定该专栏,认为这是以新闻力量推动河长制落地生根的成功探索。

发挥团队作用。建立新闻工作室制度,通过采编骨干带新闻团队,改变采编人员单打独斗的现状。经过申报、筛选、负责人竞聘演讲等程序,建立经济、民生、文化、时政报道创新和专栏培育等5个新闻工作室。工作室由跨部门的5~6人组成,人员配置上兼顾纸媒与新媒、“老人”与新人、本级与分社之间的平衡。报社给每个新闻工作室每年设立10万元的考核奖励资金,设立好新闻、重大主题报道、内参等10考核指标,激励新闻团队各方协作、各展所长、创新创优。

深化“走转改”  持续改作风

绍兴日报社以基层联系点制度为抓手,在深化“走转改”、推进常态化上做文章,引导记者撰写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

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今年首批确定记者基层联系点32个,涉及村(社区)、企业、特色单位、重大工程等,要求记者、编辑定期到基层联系点蹲点调研,加强经常性沟通,并将此纳入考核。《绍兴日报》在二版开设《与你同行——来自基层联系点的报道》栏目,每周刊发1篇以上报道。截至10月底,栏目刊发报道58篇。实践证明,基层联系点是采编人员捕捉“鲜活”新闻的有效途径。

定期组织集中性下基层活动。各媒体平台结合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及重要时间节点,定期组织策划下基层活动。如今年春节期间推出“新春走基层”活动,全媒体联动刊发各类稿件90余篇。国庆期间,推出“新时代?新变化——记者国庆下乡看变化”系列报道,记者奔走绍兴乡村,围绕“风景”“收成”“乡贤”“文化”“庭院”“民宿”“电商”等8个关键词,讲述新时代美丽乡村好故事,反映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今年记者节这一天,派出8路记者下基层,回访《绍兴日报》曾报道过的当年11月8日的“人和事”,故地重走、旧闻新“读”,用脚步丈量时代,用文字讴歌时代。

组织现场新闻大赛。《绍兴日报》组织“现场新闻大赛”活动,在头版开辟专栏,引导记者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以生动笔触反映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给“短、新、活”的好稿件以好的版面、好的版位,进一步强化“记者在路上”“好新闻在现场”的意识。

注重建章立制  构筑长效机制

绍兴日报社将采编线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为制度规范,推动采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今年以来,制定或修订完善采编管理制度17项,构建起覆盖采编管理各流程、各领域、各环节的规章制度体系,为增强采编人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高质量做好采编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落细落实岗位责任。完善《采编各中心岗位职责》,明确分管副总编、中层干部、普通采编人员等在内的23类岗位职责。岗位职责就像“行动指南”,让采编人员找到“行动方向”,在岗在行在状态,认认真真履职担责。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采编各中心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每月公布业务考核结果,营造公平竞争、比超赶学的良好氛围。

改进评优奖励办法。参照浙江新闻奖评选有关办法,修改完善报社月度好新闻评选办法,并增设年轻记者月度优秀作品奖、年度优秀论文奖、年度优秀内参奖、总编辑奖等奖项,以较完备的新闻奖评奖体系提升新闻创优和管理水平,为出精品、出品牌、出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时间:2018-11-12 来源:浙江省记协
作者:绍兴市记协供稿,执笔王勤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