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风报道 凝聚广泛共识

媒体代表走进基层采访“群众身边家风传承好故事”

媒体搭台借重阳节宣传家风

借助媒体素材开展优秀家风传承宣传在各地纷纷展开(资料图片)

    注重家风,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告诫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见贤思齐。为了更加深入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讲话精神,提升全国党报家风宣传水平,10月11日,由中国报业协会、扬州市纪委市监委主办,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承办的全国党报家风宣传·大运河城市家风建设研讨会在江苏扬州召开,媒体人围绕家风这个话题畅所欲言。

    从高处着眼 党报成传播首要阵地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不重视家风建设”纳入“负面清单”。因此,对家风的报道,需要从高处着眼,媒体人也要充分认识到家风报道的重要性。

    在研讨会上,中国报业协会秘书长胡怀福说,宣传和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是党报的社会责任和价值担当,希望党报承担主渠道作用,不断创新载体、不断变化形式,移植网络优势、创新表达方式,从文化高度立意、从新闻视角创意,宣传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

    很多媒体人深知传承家风的重要意义。“家风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中国绿色时报社社长、总编辑张连友认为,家风、家规的建设、传承,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现状和未来、一个民族的传统与创新。中国纪检监察报社副社长范清安说:“正如《管子》中所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家庭是社会最小的一个单元,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

    很多媒体人也都认识到,强化优秀家风养成、倡导优秀家风形成、推进优秀家风生成、传播优秀家风正能量,媒体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中国新闻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明新说,报纸是重要的文化载体,特别适合家风的深度报道和创新探索。淮南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唐剑说:“毋庸置疑,党报是宣传家风、推进家风建设的首要阵地。”《新闻战线》杂志副总编辑冷梅认为,传承好家风、弘扬正能量,体现了媒体的担当与责任意识。

    向实处发力 报道内容丰富多彩

    浏览主流媒体最近的报道不难发现,家风备受关注。关于家风的报道都是经过仔细筛选素材后,把最精彩的故事以形神兼备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10月13日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均在头版刊发了新华社文章《〈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发社会共鸣》,其中几段讲述了36岁的山东省科学院副研究员孟光范的家风故事。这位普通的老百姓平凡的话语却有着不一样的闪光点,他的一字一句,通过党报让更多的老百姓引发共鸣:“良好的家风、和谐美满的家庭以及对后代的正确引导同样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需要每一个家庭去发扬和践行。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一个父亲,我深感肩上责任之重,但也很有信心,从我做起把良好的家风传下去。”

    《光明日报》在10月12日用了一个整版来刊发《国之本在家》的解说词。《国之本在家》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典故来切入主题。全文的刊发,更是引起读者对家风的重视。

    媒体不断将目光聚焦在普通老百姓的身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效果突出。8月7日,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后溪村村民争看刚刚公布的“家风指数”评比结果公告的大照片,刊发在了《人民日报》上。新华社10月10日推出的报道《三代护林人:守护青山传家风》,讲述了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县城边上的三代人传承良好家风,与青山为伴的故事。新华社还拍摄了大量与家风有关的精彩照片,比如今年的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就通过一张张精彩的照片为更多老百姓展示家风的生命力、凝聚力及其在新时代的风采。

    同时,评论的发力,也让家风报道更有深度。9月4日《人民日报》的《红船观澜》栏目发表评论《立一把“家风戒尺”于心中》,直言:“戒尺,在古代用以提醒人们要懂规矩、遵礼法。而今,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心中要有一把党纪国法的戒尺,还应多一把‘家风戒尺’。”

    《中国纪检监察报》最近接连刊发了《领导干部家教家风,不是私事小事》《家风不正,害莫大焉》等评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家风的重要性。在《家风不正,害莫大焉》中,列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多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一个个腐败领域的“夫妻档”“父子兵”“全家腐”,透视出家风的重要性。其中一个案例里苏荣就曾在忏悔录中写道:“我家成了‘权钱交易所’,我就是‘所长’,老婆是‘收款员’。”这也提醒今天的领导干部,家风建设非小事,一定要重视起来,既要廉洁修身也要廉洁齐家,防止妻儿成为贪腐“导火索”,防止被身边人“拉下水”。《中国纪检监察报》这样的解读,读者读后不仅解渴,而且信服。

    此外,理论文章的跟进,则让家风报道更有广度。《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的《内外发力涵养好家风》等理论文章,从方法论的角度去指导大家如何涵养好家风。文中说:“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大力宣传优秀家风家规家训,提高社会各行业、各群体对家风建设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做到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音、报纸上有字、网络上有评。”10月16日的《中国青年报》刊发文章《家的精神就是血脉与亲情》,该文作者认真聆听学习了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杰关于“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的讲解,深受教育和启发,继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思考家的精神。

    靠特色出彩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家风报道易写,也难写。“易”,体现在成稿易;“难”,体现在出彩难。胡怀福说:“宣传和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党报承担着主渠道作用,必须开展新颖有效的宣传报道,不断创新载体,要不断变换形式。家风家训的报道不是钻进故纸堆写春秋,而是从老故事中发现具有当下意义的新价值。”

    在胡怀福看来,党报对家风家训的宣传报道要另辟蹊径,从挖掘深度入手、从文化层面入手,尤其需要站在文化的高度寻找切入点。“对每一段家风家训的历史追溯,都应该是一次对历史的激活,用历史的眼光,用充满仪式感的方式,呈现那些充满家国情怀的家风家训,让深藏在历史中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鲜活起来。”胡怀福说道。

    胡怀福认为,在家风宣传报道过程中,媒体一方面应注重立体联动多形态呈现,推动报纸与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的融合,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宣传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在舆论场中形成合力、形成声势;另一方面,媒体应在栏目设置、传播渠道等方面不断创新,着力打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

    在表达方式上,冷梅认为,家风宣传教育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创新转型,增强贴近性。与会者还认为,传统媒体要移植网络优势,不断创新,在网络时代,内容为王、思想为王的基本特征没有变。要使家风家训的宣传移植网络的优势,就要避免空洞无物、套话连篇,要插上美文的翅膀。要善用网络语言、网络表达方式,讲好一个故事、说好一个道理,在平等互信中传播正能量,在交心谈心中凝聚共识。

    不少党报的确也是这么做的,新媒体的使用让家风报道更加入耳入心。《人民日报》的微博在10月12日发布了扶贫干部杨骅生前与父亲的微信聊天记录,向醇正的家风致敬,网友纷纷留言:在了解了这个家风故事之后泪流满面。《中国妇女报》在今年的国庆长假期间,在微信公众号上通过H5的形式,回顾了老一辈领导人的家风,让现在的年轻人更深入地了解了老一辈的优良家风。

 

时间:2018-10-2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袁舒婕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