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综:激活“圈层文化” 探寻出海之路

  从2014年的小试牛刀到如今的全面开花,网络综艺越来越抢眼。特别是踏入2018年,网络综艺声势全面上涨,接连出现了《这就是街舞》《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引发全民热议的头部内容。

  力求原创、高质感、有深度,爆款网综在节目的高投入、精细度、影响力上早已不亚于电视综艺。“圈层文化”、产业化升级、节目出海等也成为当下网综行业的热门议题。

  由优酷主办的网综分论坛上,国内外数位行业大咖围绕网综的“量变”与“质变”及其产业化发展建言献策。

  技术提升IP价值

  数据见证了网综的飞速发展。2017年,全网共播出了159部综艺,新上线播出的网综节目较2016年同比增长53%,播放量同比增长120%。

  快速增长的背后,更是用户行为的深刻变化。每个群体对内容的消费越来越不一样,他们希望观看自己最喜欢的内容类型,而不仅仅是一个大众化的内容。

  简而言之,就是用户的内容消费呈现出“圈层化”细分趋势。《这就是街舞》等以圈层为入口的网综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就是有力证明。

  用户更愿意把时间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上,对于平台而言,也意味着精准的定向内容推荐才能帮助用户更快地找到他们想看的内容。

  对此,阿里文娱大优酷事业群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庄卓然提出了机器智能提升IP价值,技术升级赋能文娱产业的观点。

  “《这就是街舞》前期通过机器智能筛选评估出合适的队长嘉宾,易烊千玺就是这样选出来的。”庄卓然举例道,节目中还有个环节是选手离开前发表感言,然而通过机器智能数据收集发现这个环节观众离开最多,于是后期节目中就减少了这个环节。

  庄卓然透露,未来阿里体系研发的鱼脑、子弹时间、鲸观、个性化推荐、窄带高清等技术可以有效捕捉用户需求,指导内容创作和内容分发,还能分析出用户的综合兴趣和行为取向,从而让平台更好地服务不同类型的用户。

  产业化推动生态建立

  随着网综产业扩大、技术发展,网综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联动,从单向转到生态。尤其对于头部综艺而言,不仅仅只是制作、播出、商业广告这样的单体规划,还要开始思考在艺人经纪、商业模式、用户运营、IP产业化等方面的布局。

  日月星光传媒创始人易骅说:“原本做节目只需要考虑90分钟的内容就可以了,现在做《这就是灌篮》这样的网综,需要考虑每个阶段的球怎么做?因为我们每个阶段都要卖这些球,还有设计球服、公仔……需要考虑整个内容产业规划是什么。”

  对此,今年开始尝试网综创作的灿星制作副总裁陆伟,感触也非常深。陆伟的团队曾打造过知名电视综艺《中国新歌声》,他感受最大的不同是,“网综观众的反应能体现在点击量和进度条拖拽率上,我们会针对观众反馈的合理之处做出修正。”

  作为《这就是街舞》的总导演,如何让节目“命中”年轻用户是陆伟最先考虑的事:“如果不能洞察年轻人的心理活动和状态,后面的产业化布局都是空话。”

  陆伟首先将节目符号化、标识化,然后再对其赋能,比如投票的毛巾代表“胜利”,决定出战顺序的瓶子代表“命运”,这两个核心道具后期都在天猫上实现了很好的衍生品开发和销售。

  此前,综艺节目的运营往往是内容归内容,营销归营销,两者很难做到协同融合。而在阿里体系中,优酷提出了“生态共振”这一关键词,参与互动的大文娱乃至阿里系的业务能从协同效应中都有所收获,产生“1+1>2”的效果。

  原创能力升级助力出海

  目前,中国原创网综已经颇具规模,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节目极快地进行创新,也为网综的IP化、规模化输出发展提供了契机。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未来全球制作将成为内容领域的趋势之一,中国网综出海是大势所趋。同时,网综的原创能力与精品质量也将决定其出海之路能否顺畅。

  《这就是街舞》现已计划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播出,还创下了国内网综海外版权的价格新高。

  在阿里文娱大优酷事业群大综娱内容合作中心高级总监鲁洁看来,网综只有在视觉设计、节目模式、故事逻辑、镜头运用等方面努力达到国际化标准,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才能让节目顺利出海,输出中国当代文化。

  全球电视节目研究机构The Wit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全球电视节目模式“教母”Virginia Mouseler表示,此前中国制作模式常常聚焦在制作体量和规模上,但是节目制作不要忘记核心是什么。“我们经常说内容为王,也就是说盒子里的东西最重要。”

  曾打造过《中国梦想秀》《梦想的声音》的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蒋敏昊则强调,中国模式输出海外不只是综艺模式,更有成千上万的创意idea在海外市场被人买单,因此需要用创意保护方式将导演们的idea保护下来,才能保证中国模式能够健康、持续地向外输出。

 

时间:2018-06-2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李淼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