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国富:用纪录片匹配“浙江的今天”

导读: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将于4月20日开幕。这是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为战略合作伙伴的国际专业|纪录片盛会。届时,200余位全球纪录片领域的导演、学者及相关嘉宾,将齐聚杭城,共赏纪录之光。省局为何要举办这一国际级别的纪录片大会?在浙江举办,有哪些天时地利的条件?大会的举办,对浙江的纪录片生产和创作,将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钱江晚报记者陆芳就这些问题专访省局王国富副局长。

钱报:继成功举办三届浙江青年电影节后,浙江今年又引人瞩目地推出“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请问这个创意是怎么来的?

王国富:从两个方面看。一个从历史地看,浙江整个影视发展的平台建设和环境营造是有延续性的。从动漫行业,国际动漫节开始,到电视剧,横店影视节、中国影视艺术创新峰会,再到浙江青年电影节,还有西溪影人会、电影创投会,一个门类一个门类过来,电视剧、动漫、电影,现在是纪录片,我觉得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第二,从组织者方向来看,我们跟中国美术学院联手主办这样一个活动,前面有我们和省委宣传部联合下发的《促进纪录片繁荣发展的十条意见》,里面就提到,要创办这么一个活动。
 
而杭州恰有很好的条件,有中国美术学院。当年国际动漫节最早发起者之一也是中国美术学院。
 
我们跟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发起(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看中的就是有这种需求,有这种热情,或者说有这种冲动,还有更多的,是我们浙江的影视产业、文化的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原来动漫、电视剧、电影等等诸多门类比较繁荣的情况下,着力于相对来说比较短板的纪录片。

钱报:举办“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主要目的和诉求是什么?

王国富:我觉得,纪录片这种影视艺术形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可能是更加具有文化含量,更加充满着思想和艺术内涵的一种文化样式。而浙江到了今天,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就是纪录片。
 
政府工作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来确定目标。我们确定一些阶段性的目标,也确定一些长远的目标。比如说,十多年前我们的目标是把浙江建立成为电视剧大省,然后再过几年我们要把浙江建立成一个动漫大省,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短板,比如说电影曾是浙江一个比较需要进一步推动、需要再努力的方向。而经过五六年的努力,浙江的电影应该说也是在全国属于第一方阵的。那么,接下去政府能够做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纪录片。“风水轮流转”,也应该转到纪录片这个门类上了。

广州有个纪录片节,也办了很多年。我们的“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注重国际化,因为纪录片尤其需要国际元素,尤其需要国际合作,尤其需要优秀的国际影片、电视片,来参加我们这样的活动。

钱报:在浙江举办大会,有哪些天时地利的优势?

王国富:任何一种艺术样式,肯定是建立在它本国的或者是本区域、本民族的文化之上的。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在现代化进程中有许多伟大的实践和创造,我们的题材是源源不断的。这个我们在国际上是有优势的:题材资源。
 
从历史上看,我们也有很多优秀的纪录片。拿浙江来说,比如浙江卫视的《风雅钱塘》,还有展现地域风情的《西湖》等等,都在国内或者国际上广受欢迎。我们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把它提升发展。
 
浙江有很多有志于纪录片创作生产的优秀人才,他们都有这方面的追求,从生活当中、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纪录片,只不过还没有走向市场,或者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我相信我们有这个基础存在,有人才也有作品,(现在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个平台(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把人才、作品推向市场,推向社会,也同时推向国际。

钱报:中国的纪录片目前是不是有点太小众,受众范围不大?

王国富:我是这样看,社会总是要发展的,人的素质总是要提高的,他们所需要吸收的文化养分和文化信息一定是慢慢从初步的形态走向更加高级的形态。什么叫高级的形态?我觉得纪录片这种样式,在一定的人群里面会比较受欢迎,包括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群。
 
我们的年轻一代,现在都有很好的文化学历、文化素养,他们会喜欢纪录片这种样式。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
 
中国的观众,尤其是中国年轻的观众是非常优秀的,他们是很智慧的,正需要(影像艺术)创作者、从业人员提供更好的产品,尤其是纪录片。放在桌子上的文化大餐,里面有形形色色的东西,他们喜欢向上的或者崇高的,这种追求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我觉得纪录片还是有市场的,怎么样去挖掘,怎么样去提供更好的产品,这个才是问题的所在。

钱报:对于纪录片内容,作为主管部门是怎么把控的?

王国富:纪录片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门类很多,有些重现历史,有些记述大自然的奇特景象,或者描述火热的现代和当代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映的面很广。
 
因为它是真实的,它是纪录的,所以,有的时候,可能文化观念会有所不同,包括价值观方面、社会制度等等有一些差异。这个问题,我们觉得越是民族的文化越能够走向世界。首先我们要包容,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我们都要大胆地拿过来为我所用。比如说纪录片这种样式,肯定是有很多国家走在我们前面的。我们需要学习,在学习中我们成长,把自己做强做大,这是一个方面的考虑。另外一个方面的考虑是我刚才讲的差异性,应该说我们这个纪录片大会主张学术方面去观察会比较多一点,当然要符合我们中国的国情,这两者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好的一种效果。

钱报:您自己有没有喜欢的纪录片?

王国富:我很荣幸做我自己比较喜欢做的事情,(从事)管理上,更多是文化享受上的工作。比如说动漫,好的动漫大家喜欢,我也喜欢。电影,好的电影不仅是一种欣赏,更是一种对自己性情的熏陶。电视剧是当今社会主要的一种文化样式,而且我们当今的观众,有一些阅历的观众特别适合看电视剧。我觉得都是玲琅满目丰富多彩,都让我感到喜悦。我也是观众中的一员,但如果一定要选择的话,纪录片更有文化上的浓缩品味,它的叙述方式有特有的审美价值和意义。我会觉得它在某种情况下,会是比较优秀的一种层次。但凡喜欢纪录片的人都会认为,纪录片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形式和艺术享受。
 
我也觉得纪录片有几种形态,有一种就是自然景观的描述,像《西湖》,还一种是历史中寻找,一些我们当下人的历史中的记忆,那种情景再现的,还有一种生活的纪录片,就是记录当下生活的。这几种形态,我都是非常喜欢的。

钱报:您对浙江的纪录片有哪些建议?

王国富:浙江是非常丰富的,不仅地形地貌丰富,人们的生活也很丰富多彩。
 
我曾看过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片,当时我就提了一个建议给创作者,我说你们推出了一部很优秀的纪录片,但我感觉浙江还要有进步的空间。为什么这样呢?就是你们比较精致,像一个精致的盆景,或者说有的像小品、美文。但我觉得纪录片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它一定是深邃的,它一定是大气的,或者它是非常激荡人心的。
 
当时我就举了一个例子,我说湖南台拍的那个《湘江北去》,它几乎当时跟我们《西湖》同一个时间段(播)。还有湖北台拍了一个《楚国八百年》,它是一种历史假设性的东西……
 
纪录片我刚才讲的几种形态,我都喜欢。我们举办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希望能)让我们浙江生产的纪录片更加雄壮,更加大气磅礴,更加贴近历史,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有更多的人文内涵和思想价值。当然在制作精美、精致方面,我想也是可以更上一个台阶的。真正地让我们浙江的纪录片,中国的纪录片,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钱报:您对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有哪些寄语和期待?

王国富:因为是第一届,我们想总要把它办好,因为酝酿已久。现在终于要呈现出来了,希望越办越好。第一次嘛,可能难免会有很多需要,有很多留待以后补充提升的地方。这个第一届而且是国际的纪录片大会在杭州办,能够成功举办或者是圆满把它完成,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不在北京,不在上海,而在我们杭州,我觉得我们办了这件事情,就是对自我的一种承认吧。我想慢慢地,全中国、全世界到最后也会认可我们有这方面的追求,从而推动我们浙江、中国的纪录片的繁荣。

来源:钱江晚报记者 陆芳《专访王国富:浙江、纪录片,最匹配》,浙江24小时。

 

时间:2017-04-19 来源:“看传媒”公众号
作者:记者 陆芳 编辑: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