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记协网 > 培训调研 正文

全省市县台广播新闻业务培训班受欢迎

故事显魅力 创新增活力

——全省市县台广播新闻业务培训班受欢迎

    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学会和浙江之声联合举办的“2016全省市县台广播新闻业务培训班”于5月11日至13日在杭州举行。60家市县广播电视台以及浙江之声的近150位采编播人员参加了培训。中国之声副总监高岩、央视浙江记者站站长何盈等业界专家应邀在培训班做专题讲座。

    央视浙江记者站站长何盈分享了她对人物报道的心得。在何盈看来,写好人物报道、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首先要考虑的还是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怎样讲好一个故事?她说,写得好很难,乃至备受煎熬。写得好要求勇气、耐心、谦卑、博学、见识、执着、智慧和感受力。“一定要记住,采访对象是人,不是你的‘工具’;要带着‘疑问’而不是带着‘结论’去采访;采访,从诚意开始”。她最后寄语在座各位采编人员,“做个有感受力的记者,有个性、融入感、分寸感,以及没有技巧才是最大的‘技巧’”。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要怎么做?广播又该怎么做?这些是与会人员共同的疑问。中国之声副总监高岩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在做的大型策划《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以下简称《文化印记》)为例,详细分析了中国之声对音频节目的重视和发力。《文化印记》是从去年12月开始推出的大型季播专栏节目,它以人文视角呈现文化流变,以“广播纪录片”的形式雕刻文化印记。《文化印记》推出以后,以其高端定位、高水准制作、全产业链传播等多方面的突破引发广泛关注,对于音频产品生产方式转型具有较强的样本价值。高岩说,《文化印记》在挖掘声音元素、运用音响思维、音频生产专业化、传播链条拓展方面的有益探索,“对传统广播机构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丰富声音产品类型,锻造高品质的声音产品,进而打造核心竞争力有强烈的突破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李建刚博士则着重在“数字新闻产品的创新与形态”方面发力。他认为,在当下这个媒体交汇融合的时代,各个终端前赴后继争相发力,我们更要重视两个终端:一个是手机,手机作为独立媒介,连接世界;另一个是智能电视机,智能电视机的崛起是个大趋势。作为传统媒体,需要挖掘消费者对创新性新闻产品的需求,要在新闻样式、新闻产品、新闻活动、新闻服务四大方面转型升级。“传统媒体要主动靠近社交媒体,同时应该积极鼓励用户提供自制内容。”

    此外,《今日头条》浙江分公司PK总监朱青向大家详解了新闻客户端的传播策略与新闻选择;钱江晚报资深记者鲍亚飞以自己丰富的采访经验,重点分析了热点新闻的挖掘,以及如何做好新媒体的二次传播;中国之声特别报道部副主任刘黎以深度报道的策划与追踪为主题,分析了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努力方向。

    三天的培训,六位主讲人紧扣当下新闻采编业务实际,用丰富的案例、前沿的视角、创新的思维,进行“贴地飞行”,启示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受到学员们的热烈欢迎和好评。许多电台采编人员反馈说,培训内容对创新主题报道、探索广播新发展方面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受益匪浅。

 

时间: 2016-05-20  来源: 浙江省记协
作者: 浙江之声 夏岚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