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记协网 > 培训调研 正文

省记协举办全省电视节目主持人专题研讨班

提升正能量 用好话语权

省记协举办全省电视节目主持人专题研讨班

研讨班现场(摄影 刘卓文)

    春寒料峭。来自全省各地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汇聚一堂,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进行了一场专门修炼。

    3月16日至19日,浙江省记协与浙江传媒学院合作,在杭州下沙举办了主题为“提升正能量 用好话语权”的全省电视节目主持人专题研讨班,来自省、市、县三级媒体的93位主持人参加了学习研讨。这是2015年省记协举办的第一个研讨班,也是省记协首次针对电视节目主持人举办的研讨班。

    为期四天的研讨班,旨在通过专题研讨,增强新闻主持人的职业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引领作用和导向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省广电学会常务副会长胡瑞庭在研讨班作专题讲座。他从新闻工作的性质和职业要求出发,对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归纳:一是广电及其衍生传媒的形象代表;二是大众的知心人及其与媒体发生关系的牵线人;三是社会和市场的监督者,这种监督要少、准、稳、重;四是公众人物乃至社会名流。

    胡会长还引入了“互联网+”的概念。他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未来的传播将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结合,也可以说是以新型人际传播为特点的大众传播时代。这种新型人际传播要利用好,要适合多种终端、渗透各个领域,未来媒体还要能利用好云计算、大数据,实现点对点精准传播。无论新型媒体怎么发展,主流媒体还是处于主导地位,节目主持人在其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志成、吕志强两位社会监督员应邀在研讨班上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进行了专题点评,令研讨班学员更深切感到自己面对话筒时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研讨班上,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金重建教授从专业角度向学员们讲述“视听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人的修养”。他认为,播音是对稿件进行二度创作的一种艺术,除了有声语言外,电视播音表达还有重要的副语言,比如情景感受、眼神传情、微笑交流、点头示意、手势辅助、动作展示等等。主持人不仅是自己二度创作,而是和编辑记者一样都是为了一件事在共同创作。韩梅副教授所作“热线访谈节目的直播交流技巧”,也很好地契合了参加培训班的谈话类、热线类节目主持人的需求。

    在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受众需求日益多变、市场环境日益复杂、营销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体已不再是被动接受。他们清茶一杯坐在媒体终端前,看似漫不经心,但眼里透射的却是审视的目光。这是节目主持人的共同感受。研讨班请来知名主持人舒中胜、王志强、陶安和到班与学员们作现场交流,同行的现身说法激起学员们的强烈共鸣,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演播室分组实训是本期研讨班的一大亮点。93位学员自由组合,围绕事先设定的主题进行策划彩排,然后上镜录影。学员们积极性很高,分外投入地在三个演播室忙碌了一上午。下午回到课堂上集中授课,金重建教授针对学员们自导自播的节目进行逐一点评,同时给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学员们听得很认真,不论是自己的视频还是同行的节目都给予关注。

    装备不精良可以引进,节目不到位可以改版,演播室不时尚可以翻新,这些都并不难。难的是品牌主持人如何打造、是队伍素质如何提高。通过研讨学习,学员们感到大有启发、大有收获。他们通过测试,均获得结业证书。学员们普遍认识到,主持人作为媒体中抛头露面的群体,是媒体整体实力的外化形象,反映的是一个媒体的综合素质。主持人在镜头前的言谈举止、气度风韵,乃至一颦一笑,绝不仅代表个人,体现的是媒体的内在实力和社会形象,折射的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人文内涵。为此,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演播室分组实训前,学员们进行讨论(摄影 刘卓文)

演播室分组实训前,学员们进行讨论(摄影 刘卓文)

学员们在录节目(摄影 刘卓文)

学员们在录节目(摄影 刘卓文)

 

时间: 2015-04-01  来源: 浙江省记协
作者: 曹峰 刘卓文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