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记协网 > 评奖创优 > 浙江飘萍奖 > 2013评奖 正文

第十届浙江飘萍奖参评者朱乐云事迹介绍

    朱乐云同志198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进湖州日报社工作至今,新闻工龄27年,现为主任记者职称,先后担任湖州日报新闻中心主任、湖州晚报副总编辑等职。

    他共获得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3篇,二等奖和三等奖15篇,发表论文5篇。

    朱乐云作为主创人员,湖州晚报《一周一心愿》栏目、《让爱心“食藻鱼”游入太湖》社会活动,分别获2008年度浙江省新闻名专栏、2009年度浙江省新闻奖社会活动奖。
                 
    热情记录时代

    作为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的新闻人,朱乐云认为处于改革开放这样的好时代,要积极报道有意义的新闻,关注时代前进的脚步,让新闻报道有效融入到社会前进的力量中。

    常规的事实支撑社会运转,非常规的事实带来变化。去年朱乐云采写了《住房公积金走进新农村》一稿,反映了湖州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创新制度,让农民改建农房用上公积金贷款,揭示了新农村建设需要改革和智慧。该通讯获得2012年度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

    改革开放带来社会转型。朱乐云认为媒体在社会转型期,要不断展示积极、实在的生活目标,坚持持续的舆论引导。

    “垃圾围村,回不去的故乡”,去年来成为公共话题。在去年5月一次政府会议上,他获悉湖州城乡生活垃圾将在年底实现全部发电。他敏锐感觉到这一事件中的进步意义。围绕农村垃圾如何收集、对农村环境带来什么变化、发电后的残渣如何制砖,他和同事深入采访。消息“湖州城乡生活垃圾全部发电”在年底刊出,获浙江省2012年度新闻奖一等奖。 

    记者处于事件和报道的中间。感受生活、体验现实是调动经验判断事件新闻价值的前提。朱乐云认为“走转改”不仅仅是一种号召,而且是新闻单位内在需要,是记者的成才之路。

    脚下出新闻。上世纪90年代他在农村采访时,发现一家粮管所跨国卖粮,马上采写了《600万公斤大米销往独联体》,获得浙江省新闻奖二等奖。前进的社会总是以各种形式显露成果。在平常中发现不平常,朱乐云笔下一批来自基层的报道,朴素地记录了变化中的社会。

    追寻事物真相

    当前信息爆炸,良莠并存。朱乐云认为记者应提高判断力,探寻新闻真相,不能对未经求证的网络新闻推波助澜。

    去年7月,湖州一环卫工人高温作业期间去银行讨水喝遭拒,此事在网络引起热议,网友讨伐银行“为富不仁”。朱乐云和同事经过调查,环卫工人沿街休息站缺失的状况浮出水面。他认为应当向社会传达理性的建议,把公众情绪引导到为环卫工人献爱心上。

    湖州晚报相继刊出《炎炎夏日 环卫工人银行讨水喝遭拒》、《本报征集爱心服务站》、《路有多远 爱有多长》等一组稿件,众多沿街商铺响应倡议,为环卫工人休息饮水提供方便。此组稿件获得2012年度浙江省新闻奖热点引导一等奖。

    在热点事件频发,众声纷繁芜杂面前,媒体不能旁观社会,应以建设者的姿态,从容表达专业看法。近年来,朱乐云在这方面组织采写了多组报道。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湖州纷传一些老板因资金链断裂而逃跑的谣言。朱乐云走访那些“被逃跑”企业,并去银行求证,真相是这些厂家生产和资金链正常。他组织策划了“信心之旅——湖州工业一日游”活动,市民报名踊跃。湖州晚报共推出20多篇报道,市民的所见所闻澄清了谣言。湖州市主要领导表扬这组报道形式新颖,舆论引导及时有力。

    真相是事物的前因后果,朱乐云在工作中冷热结合。一面是热情的工作作风,另一面是对待事件的理性思考、冷静求证。

    2002年4月,吴兴区织里镇某村民致电湖州晚报,反映村民染上“怪病”,很多村民经常出现呕吐抽搐,已延续10多年。卫生部门曾去村庄检查环境、化验水质,但无结果。朱乐云和同事深入采访,并将村民的呕吐物送到卫生部门化验,呕吐物里发现农药。当地公安侦破了此案,“怪病”原是一心理失衡农妇长期投毒造成。《“怪病村”原是有人投毒》一组稿件还了该村清白,村民把锦旗送到报社。

    这组稿件让朱乐云感受很深。村民来电反映情况是想改变认识上的不确定性,什么“怪病”让村庄不堪重负?《“怪病村”原是有人投毒》使村民获得了确知的情况。新闻报道信息量的大小,最终由信息能在多大程度上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所决定。

    坚守社会责任

    在当前喧嚣的话语场中,文化多元、利益多元、观点纷争常常让人忧虑价值观的混乱。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记者担当责任。朱乐云坚持并践行这样的理念。

    和谐社会需要弘扬传统美德。2008年湖州晚报推出了帮扶困难家庭的栏目《一周一心愿》,朱乐云是主要负责人。

    栏目每周选定一些困难家庭,讲述他们的贫困经历和需求,由读者帮助完成。截至目前,栏目已推出500多期,共帮扶5000多个家庭,募集善款和物资总价值800多万元。该栏目被评为2008年浙江省新闻名专栏。

    如何办好《一周一心愿》,朱乐云的编辑思想是把该栏目视为社会的灯塔,让贫困家庭看到希望,增添前行的力量;让爱心人士看到社会责任,升华人生的境界。

    近年来朱乐云和同事们设置一系列议程,尽力让公众对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达成共识。

    太湖是湖州的母亲湖。花白鲢从从鱼苗长成到1.5公斤,可以吃掉50公斤蓝藻,因而又被称为“食藻鱼”。湖州晚报发动市民《让爱心“食藻鱼”流入太湖》已开展5年,认捐鱼苗的有捧出零花钱的小学生,有身患癌症的老人。该活动获得2009年浙江省新闻奖社会活动奖。

    作为活动主创人员,朱乐云的思考路径为:曾经的污染让湖州“守着太湖没水喝”,市民对环保有期待,但也有责任。环境保护要从官方转向官民结合,把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热情,通过活动激发出来,并融进一座城市的文明进程中。

    朱乐云注重报道选题。因为,媒体的“倾斜”会造成社会热点的“倾斜”,媒体的“滑坡”会造成公民道德上的“滑坡”,媒体的“失衡”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失衡”。 

    他认为报道应为读者的社会认知、社会观察、社会判断提供帮助,都市报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必须找到定位,有作为。那些“吸引眼球”的社会新闻,娱乐新闻无法改变大众的生存环境。而党的中心工作一定与大众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紧密相关。近年来,他采编了一批重大主题报道。《“总书记 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织里治安预报唱快板》,《文化走亲 把根留住》等作品,相继获得浙江省新闻奖。

 
时间: 2013-08-23  来源: 浙江省记协
作者:
 编辑: 刘卓文


(C) 2013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浙江记协网,www.zja.org.cn 平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