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记协网 > 评奖创优 > 浙江飘萍奖 > 2012飘萍奖 正文
第九届浙江飘萍奖参评者胡国洪代表作

 

    长城下响起拨浪鼓

    2010年11月4日清晨,我站在城子峪村西南的小山坡上。太阳尚未完全从群山间升腾而出,但阳光已铺洒在近处的几座敌楼和城墙上,染出一缕金黄。城子峪被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炊烟袅袅,喜鹊开始欢快地鸣叫。

    6点半,57岁的杨月琴把自己浑身包裹严实后,推着卖豆腐的三轮车出了院子。三轮车的前把手上挂着一个硕大的拨浪鼓:足有30厘米长的鼓把,牛皮鼓面,一根麻绳上拴着一枚圆圆的鼓槌。

    杨月琴一手推着车,一手拿过拨浪鼓,摇响———

    “卟罗咚,卟罗咚,卟罗咚……”

    河北境内长城沿线的村庄,几乎每一户卖豆腐的人家都用这样的拨浪鼓招揽生意。这清脆的鼓声,往往开启了村庄新的一天:孩子们背起书包去上学,男人们背着装有食物和水的包出门打工,女人们下地或操持家务。

    这是见证了义乌人“鸡毛换糖”创造小商品奇迹的拨浪鼓声呀!如今,当它在义乌已经走进博物馆的时候,在1600公里外的长城脚下,却依然鲜活如初,清脆如初。

    如烟的岁月,在这拨浪鼓声中消逝。那每一个鼓点,如同400多年前义乌兵离家别子奔赴北方的步履,匆忙而又坚实;那每一个鼓点,又是故乡对离人一声声深情的呼唤:魂兮归来!

 
时间: 2012-08-20  来源: 浙江省记协
作者:
胡国洪  编辑: 刘卓文


(C) 2005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浙江记协网,www.zja.org.cn 平台支持、网页设计:浙江在线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