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记协网 > 评奖创优 > 浙江飘萍奖 > 2012飘萍奖 正文
第九届浙江飘萍奖参评者胡国洪代表作

长城万里英雄事  冬夏长青义乌兵

(报告文学)

    明代嘉靖年间,在浙江募得4000名义乌兵之后,戚继光率军在东南沿海连战连捷,以摧枯拉朽之势荡平了为患中国数十年的倭寇,成为一代名将。以义乌兵为骨干的戚家军由此声动朝野,威震四海。

    鲜为人知的是,扫除倭寇以后,义乌兵的历史使命并没有终结。明隆庆元年(1567),戚继光奉调北上,任蓟镇总兵,训练边军,修筑长城,为气数将尽的大明王朝抵御北方鞑靼的侵袭。与此同时,他也让义乌兵再一次走进纵横捭阖的历史深处,铭刻在绵延万里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长城之上。

    在此后的400多年中,义乌兵与故乡的血脉联系早已中断,但他们的后人在长城脚下繁衍生息,一代代口口相传着“我们的祖先是浙江省金华府义乌县人”,守望着祖辈们修建的城墙。那些故去的人,则留下一座座面向东南的坟茔———那是故乡义乌的方向啊……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400多年的风雨洗去了乡音,模糊了面容,冲淡了记忆,但那份思乡的真情依然深切:一段段长城见证了义乌儿女建立的不朽功勋,也在冥冥之中化为一条丝带,把散落在北方长城沿线的义乌兵后裔们牵引回故乡。纵然相隔千山万水,一朝回到故土,仍是两地一家亲!

    时间的刻刀割不断亲情。2010年,长城与义乌,隔断400多年的血脉重新续上……

    长香燃起,告慰先祖

    2010年11月20日,义乌市城西街道吴坎头村———修筑山海关老龙头入海石城的明代参将(正三品武官)吴惟忠的家乡。

    59岁的吴玉久与吴坎头村的乡亲们拥抱在一起,泣不成声:“400多年了,这回终于找到老吴家的根了!老祖宗啊,我活得不冤了!”他的儿子、26岁的吴海健在一旁,默默垂泪。

    吴玉久的家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董家口村。两天前,他和其他20多名义乌兵后裔一起,乘坐从秦皇岛开出的“寻根专列”来到义乌。

    这是老吴第二次来义乌了。8月下旬,他参加由义乌市志编辑部组织的“义乌兵后裔桑梓行”活动,与10多名来自河北、辽宁、北京、天津等地的义乌兵后裔一起回义乌寻根访祖。为了能回老祖宗的家乡看看,养蜜蜂的老吴把家里的几十只蜂箱托给别人照看。8月是长城脚下花开时节,蜜源充足,老吴却让人每天用白糖喂蜜蜂。他来回6天时间,光这一项就损失了几千块钱。

    老吴不心疼钱,让他失望的是,因为没有直接的证据,他没能找到自己的祖籍地。眼看着老叶家的、老曹家的、老陈家的义乌兵后裔被族人载歌载舞、兴高采烈地迎进村里去祭祖,老吴极为伤心:“家谱和祖坟,都在‘文革’时被毁了。可是,打小我爷爷就跟我说,咱们的祖先是从浙江义乌过来守长城的,一个叫吴三元,一个叫吴守夫。现在咋就找不到呢?”

    回家后,老吴四处打听、寻找吴氏家谱,可找遍了整个抚宁县也没找着。他想起父亲在世时说过,清乾隆年间,长城不需要人看管了,部分吴家后人就由董家口迁往关外的辽宁建昌、绥中一带,于是他决定到辽宁去找。

    从8月底到9月初,吴玉久先后三次骑着摩托车前往辽宁寻找家谱,每次往返240多公里。几经周折,在建昌县一个叫苇子沟的村庄里,他遇着了同辈人吴玉芝。30年前,吴玉芝曾经去过董家口,两人见过面。

    吴玉芝带吴玉久去见自己90多岁的老父亲吴宝庆。老人一听说他是从董家口来的,还去过浙江义乌,顿时激动地一把抱住他,大哭起来:“多少年了,没忘了咱是一家人啊!”

    当晚,吴宝庆家像办喜事一样热闹。全村姓吴的人都来了,陪着吴玉久一边喝酒,一边掉眼泪。吴玉芝从柜子里找出《吴氏家谱》送给吴玉久,吴宝庆吩咐他:“玉久啊,费多大的心血,你也得把咱老祖宗找到!”

    11月20日,吴玉久小心翼翼地把发黄的《吴氏家谱》摊开在义乌吴坎头村族人的面前,第一页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原籍浙江金华府义乌县,于明万历年间拨山海关护守长城各口门,次后落在董家口。长城里坐北向南有先祖茔一处,并排两位,左吴三元,右吴守夫……”

    吴坎头的几位老人搬出这边的《吴氏宗谱》,仔细查找,不一会,“吴三元”这个名字赫然跃入大家眼帘———他竟然就是参将吴惟忠的孙子,到吴玉久,已是第14代!

    这是失散了430多年的亲人啊!这是为保家卫国去北方筑守长城的义乌兵的后代啊!吴玉久父子俩当即被乡亲们紧紧拥住。

    同一天,来自河北省抚宁县板厂峪村的许国华,也通过家谱对接,在义乌市江东街道许宅村找到了自己的根。第二天,许国华带着儿子许建丰以及同村5名许姓村民前往祭祖,许宅村人敲响了锣鼓,跳起了秧歌,放起了烟花,盛情迎接来自远方的亲人……

    历史的风云掠过那一道道城墙与苍凉的山野,渐渐远去,唯独不变的,是流淌在血脉中的亲情。长香燃起,足以告慰先祖———尽管他们的身影早已模糊……

 [1] [2] [3] [4] [5] 下一页
 
时间: 2012-08-20  来源: 浙江省记协
作者:
胡国洪  编辑: 刘卓文


(C) 2005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浙江记协网,www.zja.org.cn 平台支持、网页设计:浙江在线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