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记协网 > 评奖创优 > 浙江飘萍奖 > 2012飘萍奖 正文
第九届浙江飘萍奖参评者丁子洋代表作

移山造地建工厂 万亩良田留后代

丽水经济开发区扩建向山地要空间,保住“粮仓”碧湖平原

    本报讯(记者 阮春生)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对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是个“两难”选择。丽水经济开发区扩建向低丘缓坡要空间,新辟产业空间近20平方公里,而将一江之隔的碧湖平原留给子孙后代耕种,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昨日,以“丽水经验”为主的浙江省低丘缓坡开发试点方案,正式由省政府上报国土资源部申报国家试点项目。

  削峰填谷,移山造地,早在2002年丽水就这样做了:4年多挖去108座小山头,形成10.4平方公里的水阁工业园,引进企业200多家,2010年实现产值220亿元。这一做法也被列为全省首个低丘缓坡开发试点。

  2006年,水阁工业园规划拓展,最初方案是向西挺进碧湖平原。作为丽水的三大盆地之一,碧湖平原不仅有3万多亩基本农田,还有世界最早的拱形水坝、至今仍发挥灌溉作用的国家重点文物——通济堰,保护意义和现实作用都非常大。最终,市委市政府决定:改变方案,调头东进,利用土地贫瘠的富岭低丘缓坡扩建开发区。

  “当初特别害怕被列为开发区!你看,放眼望去都是良田,而且人均只有0.5亩耕地,村民没有一个愿意被征地的。”回忆起开发区扩建规划改变,莲都区碧湖镇石牛村村民叶建林庆幸地说。

  “别处农民不想拆迁,东扩区块的农民主动申请拆迁!”丽水经济开发区东扩负责人吴小华笑着说,“3年多征地1.3万亩,拆迁34万平方米,却实现了零尾留、零阻工、零群访,因为老百姓真心欢迎!”

  东扩区块,大多为沙石山、疏林地。按照宜建则建、宜林则林的原则,开发建设特别注重生态保护,不仅将七百秧中型水库完整保留,还新修水库5座,规划建设8座公园绿地,整个区块绿化率确保40%以上。

  瓯江右岸,厂房林立,企业生产热火朝天;瓯江左侧,稻果飘香,万亩良田生机盎然。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朱山华感慨万千:“但存方寸地,留予子孙耕。没有发展对不起当代,没有耕地对不起后代,低丘缓坡开发之路走对了!”

  由于征地、报批成本低于平地开发,丽水东扩园区在招商上也具备一定优势,引进了娃哈哈、三一重工、伊利集团等知名企业。到目前,东扩区块已引进企业115家,未来五年预计还将引进企业300家。

  今年6月28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丽水考察时,高度肯定低丘缓坡开发工作:“这对同类地区破解发展中的土地难题有积极的启示作用,要坚持走下去。”

 
时间: 2012-08-20  来源: 浙江省记协
作者:
丁子洋  编辑: 刘卓文


(C) 2005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平台支持、网页设计:浙江在线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