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动实践对接十七大精神
嘉兴日报"十七大精神点对点"系列报道的探索思考
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是当前各级党报最重要的宣传内容,不仅是一项必须完成的首位政治任务,也是党报占领舆论主阵地、发挥权威性、影响读者并感染读者的重要着力点,它赋予党报工作者神圣的政治使命和强烈的事业责任心。但如何使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更具"三贴近",赢得读者的认同和喜爱?重大主题报道怎样对待,怎样做,追求怎样的效果,是我们值得思考的。
一、以创新的事业激情投入十七大精神宣传报道
重大主题报道宣传近年来在各级党报乃至各类都市报晚报媒体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强调,从宣传部到报社领导以及一线采编人员都反复强化这种意识,做大做强重大主题报道正是媒体提升影响力和思想高度的重要支撑点,将上面要传达的"正确的话"如何转化成广大人民群众"想听的话",正是党报工作者所要努力探索的。
在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上,按照地市媒体常规的做法,尤其是地市党报往往会翻出上一届全国党代会的报道作为参考,并程度不一地比照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上级党报的报道方式、规模、体例,来做好这一"规定动作",由此不免呈现这样的工作状态:因为重大,所以追求安全,以致显得因循拘谨;因为程序性强,所以追求中规中矩而流于不动脑筋的偷懒;因为指令,所以单求完成落实而陷于任务观点。往往按部就搬地报道市几套班子中心组学习,以及各部委局、各县市区的学习活动,巡礼似地逐一亮相,同时由于地市党报版面规模的限制和报道篇幅的约束,一精简一概括,往往就成了各部门各县市区"表态式"报道,学习宣传的内容得不到应有的深化,结合自身实践的特色也无从体现,谈认识大同小异,表态度难及实际,于是"重复的套话"、"正确的废话"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
近年来媒体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各类都市报晚报快速发展,尤其网络媒体的影响日益扩大,传播形态多样化,传播渠道多元化,各种媒体追求着与受众的互动,传播效果得到空前的强化。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中,党报对于重大主题报道不能墨守成规,模式和手法不能一成不变。更为直接引发创新激情的是十七大报告诸多的新精神、新提法,关乎发展关乎民生的亮点迭出,让媒体从业者眼亮手痒,有着充分解读的激情和表达的渴望。中共中央、省委、市委在学习宣传贯彻通知中分别明确提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而十七大精神的学习,通过媒体的宣传正是一个切实地将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转化为完善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转化为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各项工作过程。
嘉兴日报在十七大召开前的会前报道中,推出了"喜迎十七大,展诞生地风采"的"嘉兴十七个一"的系列报道,通过组织一次市民重点工程行的活动、一组群众眼里的共产党员、一种道德力量的感召,一位的哥眼中的城市成长等17篇报道,从市民视角、市民的互动参与中反映党的十六大以来,嘉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将嘉兴的精彩亮点和新鲜气象呈现出来,为十七大召开营造氛围。会中则在及时、准确转发新华社稿件的同时,在"第一时间"组织采写嘉兴的动态反应,富有感染力地报道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关注盛会的情景,并为嘉兴的十七大代表胡娟英在一版上开设"党代表博客",及时反映这位来自基层的十七大代表在参会期间每天的感受和心声。
会后报道在组织好相关动态报道、理论评论专栏专版的同时,将重点放在十七大精神与嘉兴实践结合的"十七大精神点对点"系列报道上,从10月29日一版推出首篇报道,至11月底已刊发了16篇。这组报道每篇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十七大报告原点",一字不差地摘录报告中的新提法、新精神,原原本本地介绍,为嘉兴实践确立理论的"原点"和权威的"标准点";第二部分是"嘉兴对接点",讲述嘉兴先行探索以及发展中的难点突破,以嘉兴实践中的数据、事例、举措、人物等来展开对接;第三部分是"未来展望点"或"未来突破点"、"嘉兴创新点评",讲述嘉兴创新的意义,展望嘉兴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这三部分共同组成了一种理论学习、新闻报道、新闻述评等多种文体结合的崭新报道模式。
二、以十七大精神辉映"红船精神",在生动实践中寻找十七大精神的嘉兴对接点
嘉兴作为党的诞生地和沿海改革开放发展的前沿之地,近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照十七精神的学习,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十七大报告中有些新的精神新的提法,已经在嘉兴率先展开实践,具有先行探索的意义;有些则为嘉兴发展中面临的难点和重点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更有的内容关注民生,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政策的福音和惠民举措,讲出了人民群众"想听的话"。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从3个方面寻找对接点。
1、在对接中寻找嘉兴先行探索十七大精神的创新点
十七大报告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而嘉兴近年来推出的党员"一员双岗"制度(一员指全市共产党员,双岗指勤奋工作敬业岗、服务群众奉献岗)就在党员的服务奉献上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今年3月,浙江省委还将嘉兴"一员双岗"的成功实践经验,作为全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写入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进行全面推广。《"一员双岗":永葆先进性的嘉兴探索》一文在对比联系中进行了报道。
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嘉兴通过数年的酝酿和积累,在今年10月1日推出了《嘉兴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首推城乡居民社保新政,在全国具有破冰的意义;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而嘉兴自2003年以来全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乡镇、街道覆盖率100%,行政村覆盖率100%,走在全国前列;此外,嘉兴还积极打造全国城乡一体化的先行之地、"无欠薪城市",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对照十七大报告的新提法、新精神,一个个嘉兴先行探索、创新实践的亮点被挖掘出来,于是就有了《全民社保:消除城乡最后一道鸿沟》、《百万城乡居民受益新型合作医疗》、《无欠薪,一个城市梦想与现实的对接》、《小城镇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动机"》等多篇报道。
2、在对接中寻找嘉兴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的发展突破点
无庸讳言,嘉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对照十七大报告的新提法新要求,也存在发展中的难点与瓶颈,有待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十七大报告中出现了不少"一词之差"的新提法新表述,如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从"可持续发展"到"永续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联系到嘉兴发展实际,作为一个"既无资源禀赋之优,也无环境容量之大"的城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保治污、节能减排等方面,嘉兴当有紧迫的责任感和大力度举措;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嘉兴作为地处沪杭等大城市之间的中等城市,往往会成为不少人才落脚的"跳板",如何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有所大的突破,"引得进"还要"留得住",打响人才嘉兴的品牌?在这些比对和思考中,推出了《永续发展:嘉兴经济的持久动力》、《嘉兴人才流动由"逆差"变"顺差"》等报道。
3、在对接中寻找十七大精神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展望点
十七大报告强化科学发展观,提倡以人为本,积极改善民生,既体现关注民生之思,又大举民生发展之策,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如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我们就请来嘉兴学院教授解释何为财产性收入,统计局的专家解读2006年度嘉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财产性收入所占的比重及与上年度相比的增长速度,让嘉兴市民了解到我们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快,但在总体收入中占比还不高,寄望市民强化自身的理财意识,政府和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更进一步拓宽市民投资渠道,让群众的钱更能生钱更快生钱。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缩小城乡差别,解决"三农"问题带来了政策利好,嘉兴2006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952元,并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828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约为2:1,在全国处于领先之列,更多惠农政策的推行将使农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更为改善。在十七大报告政策导向解读中,寻找到党的大政方针与民生愿望的结合点,于是就有了《让更多嘉兴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城乡一体化:让农民享受更多城市文明》等报道。
三、以身边人说身边事,在故事与现场的讲述中提升报道效果
如何将十七大精神学习宣传这样重大主题报道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取得良好的宣传实效?将上面"要说的"变成下面"愿听的",这就需要将主题宣传与媒体传播规律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我们党报新闻从业者来进行"转化",将宣传转化为新闻,将报告中的精神转化成普通百姓听得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要求记者深入采访现场,在现场讲述新闻故事,为十七大精神在嘉兴找到新闻的落脚点。
《让更多嘉兴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一文中,就选取了这样两则新闻故事:桐乡市乌镇白马墩村1000多亩土地流转给华庄生态农业园后,村民以土地入股获取土地"红利";嘉兴经济开发区嘉北街道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引进众多服务、贸易性企业,而相关的居民以房租收入来分享了这一楼宇经济带来的实惠。在《"一员双岗":永葆先进性的嘉兴探索》中讲述了嘉兴对接中的三个事例:私营企业桐乡天女集团的"党员议事会"、南湖区七星镇博山村58名党员的"为民服务承诺"、海宁市财政局120多名党员亮牌上岗创建"党员示范窗口"。通过我们身边的新闻主人公以及正在发生的新闻故事,鲜活生动地拉近我们报道与读者的距离,让我们的读者获得亲切感、认同感,从而增强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十七大精神学习宣传,具有相当的理论性和严谨性,在追求生动可感的同时,还需要准确完整、富有针对性的解读评说。为做好第三部分"未来展望点"、或"未来突破点"、"嘉兴创新点评",嘉兴日报特地从市委党校、组织部、政研室、发改委、统计局等请来10多位专家和领导组成我们的理论后援团,请他们进行嘉兴点评和未来展望,增强报道的权威性和报道的理论深度,经过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述,将十七大精神中的"大道理"化作让读者通俗易懂的内容。
此外,考虑到这组报道篇幅较长,每篇都在二三千字,较难配发照片,又特地设计了醒目的专栏报花,以大红的党旗辉映南湖红船,视觉特征明显,在版式上吸引读者的注意。
正是由于这组报道富有创新的激情,将十七大精神植根嘉兴生动实践,展现了党的诞生地独特风采,文风活泼,生动形象,在推出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高度关注和普遍好评,也获得了省、市委宣传部及中组部调研局有关领导的肯定。
(刊于2007年第12期《新闻实践》,获2007年度浙江新闻奖论文一等奖、中国报协党报分会2007年度新闻论文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