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树立精品理念,当好“酿酒师”
他精品意识强,有着酿酒师酿美酒一样的执着。在做好宣传的同时,他不忘提升自身新闻业务素养。至今他共计有30多篇(次)作品获市级以上新闻奖。其中《吉利收购沃尔沃》获得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他采写的《民办大学,中国教育的希望》等近百篇约8万字新闻作品在人民日报、瞭望、浙江日报、今日浙江等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表。
同时,他还不忘将新闻实践加以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高度。自2007年以来,他平均每年在《中国记者》发表1篇论文,《提高党报竞争力的“十个度》(2007年第6期),《和平时期的“战争训练”》(2008年第6期),《见人见物见精神》(2009年第12期)。至今在《中国记者》、《新闻实践》、《新闻在线》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四、培养敬业精神,当好“老黄牛”
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十几年如一日。经常休息日采访,等候审稿至深夜,但他始终任劳任怨,乐当“全天候”记者。2008年10月6日深夜两点,他赶赴温岭采访火灾;2009年大年三十,他还在700多米的高山上采访抗冰雪的典型。
台州是全国台风登陆或影响最频繁的地市之一,防台抗台是台州记者最繁重、最艰苦的任务之一,也最能体现记者的敬业精神。每次防台抗台,作为记者,他始终冲在一线,采写离台风最近的新闻。2004年云娜台风期间,眼镜被吹走,人被吹得直摇晃,他还是坚持在一线采访。他主持采访部工作后,每次台风来临,一方面做好策划,安排任务,另一方面又冲锋在前,到最危险的地方采写稿件。
五、抓好队伍建设,当好 “领头雁”
无论是当副总编,还是部主任,他特别注重人才培养,善抓队伍建设。他重目标管理,更重过程管理,以此提高效率;他带头“走转改”,坚持“三贴近”,把深入基层一线常态化;他要求记者做一个“社会活动家”,拓宽新闻来源渠道;他严以律己,也要求其他记者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恪守职业道德。集团还在采访部成立了报社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记者工作室,目前,已成为锻炼骨干记者的重要平台。
经多年努力,采访部记者已成为报社一支业务最过硬、最有战斗力的记者队伍。每年完成的稿件数量和作品获奖次数均居报社前列。他担任采访部主任至今,共有7名记者已经成为报社中层及以上干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自2006年以来,采访部已连续四年获全市宣传系统先进集体。他本人也先后获市“两年”先进个人、全市宣传系统先进个人、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市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2011年8月,还被评为市级“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