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记协网 > 评奖创优 > 浙江飘萍奖 > 2012飘萍奖 正文
第九届浙江飘萍奖参评者裘浙锋事迹介绍

裘浙锋:深入基层赋予报道力量

    裘浙锋,绍兴日报社首席记者。

    2001年,裘浙锋入职绍兴日报时,对新闻一无所知。2005年,绍兴日报开设了“浙锋观察”专栏,同年,裘浙锋策划、为主创作了绍兴日报的《乡村穿行》栏目,2007年后,该栏目成为绍兴日报有史以来唯一一个“浙江新闻名专栏”。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顾勇华评价《乡村穿行》栏目,它是《绍兴日报》结合办报实践在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个创新,记者采访姿态沉下去、思想业务水平升上来。

    裘浙锋是个获奖“专业户”。他创作的数十篇稿件获得浙江省好新闻、中国地市报好新闻奖。而这些稿件,几乎清一色的来自绍兴农村。

    用脚走遍绍兴每个小镇

    裘浙锋的新闻之路起点很低。大学,他学的是铺桌布的旅游管理专业,凭借一点文字基础跌跌撞撞进入绍兴日报。

    凭借青春与热望,在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道路上,裘浙锋开始他的新闻生涯。在过去的10多年里,裘浙锋跑遍绍兴117个乡镇(街道)。在2003年之前,因为交通不便,不少村庄的通达尚需借助农村的三轮车。沿着尘土飞扬的乡村小路,裘浙锋去访问一户户农家,夜宿村庄,形成了数十本厚厚的采访笔记。

    在过去的10多年间,也正是绍兴农村的巨变时期。而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改革,及至改革进入到中后期后,医保、社保、义务教育的转型,在这个大时代下,来呈现一个真实的民间社会,记录下巨变时期人民的冷暖感知,探寻时代的转弯带给平民命运的转轨,对于一个地级市报纸的记者而言,是一座庞大的新闻富矿。

    裘浙锋的采访与写作向度,也正是围绕农村的这些剖面而展开。农人、三轮车夫、留守儿童、邮递员、乡村教师、草根医生、民营企业主,这些涉及到社会各阶层的、不少以往党报上的失声者,通过裘浙锋的乡村访问,得到了群像式的表达。

    深入到一个小社会,萧条的老街,成片工厂的出现,一所乡村医院的百年沉浮,一个村庄的年度大事,这些小镇、乡村人事,通过裘浙锋的采访与写作,成为了解读绍兴农村的一个个生动的切片,而由这些切片连接起来,构成了行进中的绍兴农村变迁的宏大图景。

    在裘浙锋的资料库里,有1000多个人物的深度访谈。这些个人的口述史,不少长达万字以上。对于这些基层人物的采访,裘浙锋的不少采访时间长达数日。而10多年来,裘浙锋一如既往地坚持,每年在基层的采访时间长达250天以上。

    在体验式采访的过程中,裘浙锋曾跟着一辆运输车日夜兼程穿越数省,曾在凌晨两三点和水库管理员一起去踏访绍兴的饮用水源地。因为深入的采访获得的大量鲜活素材,使得裘浙锋的报道充满力量,为党报的采访作风、文风改进,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裘浙锋的数百篇农村报道,充分践行了新闻“三贴近”、“走转改”的要求,避免了传统党报言之无物、空洞说教的窠臼,通过去除碎片化、浮表化,用脚步丈量出了一个新闻人的追求。

    2007年,裘浙锋深入到诸暨市店口镇进行采访,并在采访之余写出了《先行者——一个小镇里的中国未来》一书。这是一本在新闻报道基础上形成的农村纪实作品,包括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经济学家赵晓,《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国内4大财经媒体的总编等纷纷写下对该书的赞誉。《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写道:“本书是一个年轻人的心血之作,能把一个镇描述到这样一个程度,是不容易的。我希望有经济学学者来跟进这名叫裘浙锋的年轻记者的努力。”

    为重大主题报道设置开放议题

    2005年开设的“浙锋观察”栏目,是裘浙锋开设在绍兴日报上的一个专栏,这个专栏对党报重大主题创新的一次有效尝试。

    在2007年举行的“浙锋观察”作品研讨会上,已故的省记协常委副主席傅上伦先生评价:“‘浙锋观察’为党报吹来了一阵清新的风。”而省委宣传部的新闻阅评,也曾几次表扬该栏目“有深度、有力度”。

    “浙锋观察”栏目的文章,由裘浙锋独立完成,一般一周两篇,报道内容主要是涉及绍兴经济社会的重大事件或现象。绍兴日报在2005年开设这一栏目,主要目的是在全新的语境下,针对传媒规律和受众心理,增加党报重大主题报道的可读性,创新报道的表达形式。

    从2005年起,裘浙锋为主承担了绍兴日报重大主题报道的创作。重大主题报道,是党报占领舆论主阵地的重要板块,而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以更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重大主题报道,则是党报创新的重要课题。

    以生动的人物报道,表达共产党人的先进价值观;以细节化、故事性的叙事风格,构建起党委政府重大战略报道的文本结构;以更为深入基层的视角与作风,描述一个区域现象,等等。针对重大主题报道,裘浙锋分门别类尝试建立各种新的报道范式,将对白、电影语言等纳入重大主题报道的形式,并通过开放性议题的设置,使得重大主题报道具备结构之美、文本之美、语言之美。

    裘浙锋的重大主题报道,走出了为宣传而宣传的范畴,其中不少涉及区域经济发展现象、社会治理领域的重大主题报道,成为一时的国内媒体焦点。如裘浙锋率先报道的杨汛桥成浙江第一镇、印度人在绍兴“入仕”、绍兴古城保护的鱼和熊掌之辩等,曾吸引过新华社、《南方周末》、《南风窗》等数十家媒体的关注。省记协主席高海浩也先后几次对裘浙锋的重大主题报道批示鼓励表扬。

    永不停歇的好奇心,对于尺牍之间写作无限可能性的探索,从而真正抵达报道所能及的真实与正确价值观,是裘浙锋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最大追求。

 
时间: 2012-08-17  来源: 浙江省记协
作者:
 编辑: 刘卓文


(C) 2005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平台支持、网页设计:浙江在线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