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记协网 > 评奖创优 > 浙江飘萍奖 > 2012飘萍奖 正文
第九届浙江飘萍奖参评者郭乐天事迹介绍

 

    二、 坚持实践创新,提升新闻网站的品牌影响力

    坚持本地化、差异化、品牌化,努力打造地方一流的网络媒体是郭乐天孜孜追求的办网理念。2003年他策划了《代表在线》这一栏目。邀请温州市人大常委会、温州都市报与温州网合作办专栏。围绕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邀请人大代表参与,将人大的刚性监督与媒体的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形成了“权力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动”。《南方周末》与《南风窗》分别与04年6月10日与05年11月17日以《温州“焦点访谈”的1+1悬念》、《舆论监督的温州模式》介绍该栏目的成功经验。

    WEB2.0的出现,萌发了郭乐天“参与式架构”理论的形成,2005年,他策划了一个“参与式架构”的活动载体——《草根的盛宴——温网博客大会》。《草根的盛宴》成为温州网与网民共同参与互动的一个重要载体,8年来,《草根的盛宴》每年一届,共吸引了4万多人次网友的参与,结集出版了《颠覆的力量》、《iblog i生活》、《博!爱》、《我们的精神家园》四本温网博客作品集,计60多万字。创作了《爱blog 爱生活》主题歌。2009年,《草根的盛宴》被评为温州新闻奖社会活动奖。

    2008年,从草根记者一对一直播奥运火炬传递创意的开始,到组织草根记者上京播报北京奥运比赛,“参与式架构”的理论在实践中寻找到了新的依据。这一年,一档“以网民的视角报道新闻,以草根的方式参与社会热点事件”的《草根播报》栏目开通,这一创新的播报方式使得《草根播报》栏目,成为省委宣传部“三贴近”创新典型。

    “奥运16日”(2008年度浙江新闻一等奖),“我家60年”(2009年浙江新闻奖一等奖)。等一个个创新的实践载体的实施奠定了温州网在舆论引导和品牌建设上的实力。

    实施走转改以来,郭乐天亲自带领网站的编辑记者到基层蹲点搞调研。开展“记者走基层 爱心大接力”系列活动,从关爱山区孩子营养餐工程;到建立爱心食堂、爱心电脑室、爱心图书室等,让城里的孩子去体验贫困乡村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贫困山区的孩子进城与城里的孩子结对,让所有有爱心的网友参与,在郭乐天与温州网的倡导下,近些年来,温州网共在贫困山区建设了三个“爱心电脑教室”、七个“爱心图书室”。

    打开温州网“记者走基层爱心大接力专题”,一张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制作的网络地图呈现在网民面前。这是温州网所有采编人员的基层联络图,在地图上详细标注联络点记者的姓名和他们所做的工作。通过这张地图,能全面、直观地了解温州网在践行“走转改”工作的推进;创新亮点和特色。

    三、 坚持技术创新,积极探寻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

    用技术来提升传播力,用传播力来带动影响力。通过新技术的运用与创新来探寻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使郭乐天所领导的温州网从2005年开始,实现了每年经营收入以30%的速度递增。

    2009年,郭乐天在《新闻实践》刊发了《寻找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他在总结近些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闻网站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内容+技术。两者缺一不可”。(该文获2009年度浙江新闻奖论文类二等奖)

    从论坛到博客到微博的开发和应用,从参与式架构在新闻中的实践,网络电视的开播,新媒体传播形态的形成,郭乐天带领温州网依循“内容+技术”这一理念,相继推出了手机报系列产品(温州手机报、温州农行手机报、奥康手机报、意大利中文手机报、法国中文手机报)和短信增值业务。开发了ipad、ihong和安卓系统客户端以及wap手机网站。自主开发的与市场接轨的的票网系统,解决了电影院线网上购票和支付系统的应用。数字报纸付费订阅系统获得了中国传播领域技术最高奖项——王选奖。一系列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为温州网在媒体格局变化中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温州网实现了收支平衡,2011年,温州网实现了净收入1861万,上交温报集团利润100万。

 
时间: 2012-08-16  来源: 浙江省记协
作者:
 编辑: 刘卓文


(C) 2005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平台支持、网页设计:浙江在线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