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澜,钱江晚报副总编,中共党员,第11届浙江省人大代表。1991年7月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分配至钱江晚报工作,历任钱报文艺部记者、科教部副主任主任、钱报编委、钱报人文中心主任、钱报副总编。
践行新闻理想,做大做强重大主题报道
(1991—2010)
1991年至1998年,徐澜在钱江晚报艺部工作期间,当过副刊编辑及跑图书出版这条线的记者,共写过600多篇新闻,较有影响的有《13岁撑起一个家》、《来自奥地利的异国婚恋》等;撰写的现场新闻《魂归钱江——夏衍骨灰撒江仪式》获得1995年度全国晚报文化学会好新闻一等奖。
1998年,钱江晚报成立科教部,她慢慢从记者转型成为编辑和幕后策划人,她和同事们用一组组活动和新闻策划奠定了科教报道“浙江第一”的牌子。
这里用一组关键词介绍一下她参与策划的“100系列”。
【100个瞬间】
1999年10月1日,钱江晚报刊发了一组国庆50周年特别报道“科学改变中国社会的50个瞬间”,徐澜和同事们上北京、下广东,寻找改革风向标。后来由浙江少儿出版社编辑改写成《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约请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作序并担任主编,徐澜撰写了其中文稿的十分之一,获2000年度中国图书奖。2012年10月,重新增补改写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瞬间》在原班人马的写作基础上增删后再印出版,路甬祥院士再次担任主编并重写了序言。
【100位院士】
2000年5月,钱江晚报“我爱科学”专版推出第一篇“约会院士”,在编委会领导下,历时两年,以徐澜为主,前后组织记者40人次,跑过北京、上海、西安、成都、重庆、广州等地采访了100位两院院士,徐澜采访完成了14位院士的写作。2002年6月,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走进中国100个院士的家》一书,发行量当年突破5万册。 获得浙江省2002年度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2002年度图书一等奖、全国科学时报杯最佳科普书奖、教育部向中小学推荐图书、全国百种青少年最喜爱的图书。2008年9月,外文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发行到海外。
【50位杰青】
2004年12月1日至2005年12月18日,历时一年多,科教部面向全国启动了“新知魅力是这样炼成的•60年代新势力——50位杰青的成长读本”的大型巡回报道,采访了北京上海南京广东,从27岁至45岁不等的科学战线上的新锐,与两年前的“约会百名院士”彼此呼应。徐澜采写了这一组报道中的7篇。曾是杰青,后来成为中科院院长的白春礼对这组报道予以褒扬。
【50所世界名校】
2005年5月至2009年,徐澜策划的“走进世界名校”的系列报道把钱江晚报的采访视野带向了全球,约50所,徐澜采访了牛津、剑桥、诺丁汉、奥斯陆等世界排名前100位的知名大学6篇。
【300期浙江人文大讲堂】
2005年3月,经徐澜参与策划,钱江晚报科教部与浙江省社科联共同开出了“浙江人文大讲堂”系列公益讲座,到2012年7月,像接力棒一样,已经坚持了8年近300场,有280余位全国最有名的学者明星走进这所民间大学,《浙江人文大讲堂》新书结集已出到第7册,光盘制作逾百张。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郑重作序推荐。因为兼具人文广度和厚度,它已成为浙江建设文化强省的一盏指路明灯。
|